抢先领跑的造车新势力,2022年为何没有跑赢大盘?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1625|回复: 3

8

主题

8

帖子

1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10
发表于 2023-2-18 11:51:3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《天龙八部》里有这么一个情节让笔者印象非常深刻。
            阿朱道:“公子说道:这‘打狗棒法’的心法既是人创的,他为什么就想不出?…………“公子这路棒法使得很快,从头至尾便如行云流水一般……”那女子(王语嫣)“啊”的一声轻呼,道:“不好!他……他当真使得很快?”…………王语嫣道:“…………但从棒法中看来,有几路定是越慢越好,有几路却要忽快忽慢,快中有慢,慢中有快,那是确然无疑的,他一味抢快,跟丐帮中高手动上了手,只怕……”
            都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,唯坚不摧。但在实际情况中,还有后发制人、以柔克刚的武学至高法则。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双面性的,有阴就有阳,有快就有慢,有静就有动,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天地万物,生生相息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a0FebD50Q6DhqeVh.jpg 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造车新势力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。
            过去几年,因为造车新势力抢先领跑,在0到1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快速突破。在产品方面,用全新的设计和产品体验颠覆了消费者的固有认知,在销量上突破了年交付10万辆的门槛,品牌认知和用户口碑可以媲美主流品牌,甚至豪华品牌。
            正因为如此,我们总是惋惜传统主机厂的转型慢,BBA电动车型的拉胯,正如一位小鹏车主所言,“新势力已经跑完一圈再换轮胎了,传统车企掉头都还没完成。”
            现在问题来了,新势力仅凭“快”就能跑赢传统车企吗?
            现在看来,这个答案是未必。
            传统车企后来居上
            我们以先发优势最明显的蔚小理为例。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销量567.4万辆,同比增长90%。蔚来、理想、小鹏2022年的销量增速分别为34%、47%、23%,而比亚迪、吉利、埃安、奇瑞、长安的新能源乘用车增速分别为208%、278%、116%、127%、178%。就连老牌合资车企一汽-大众、上汽大众的增速也达到了42%、50%。
            很明显,2022年跑得最快的是自主车企的新能源品牌,蔚小理的速度明显变慢了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B29qUy1t1192bX0x.jpg 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按照年初制定的KPI,蔚来2022年销量目标是15万辆,理想是20万辆,小鹏的目标直接定在了“保25万辆,冲击30万辆”。当2022年结束时,蔚小理的Flag均未实现。小鹏汽车只完成了12万辆,不到目标25万辆的一半。理想完成了65%,蔚来则完成了80%。
            蔚来交付情况不理想主要受到ET5的影响。李斌在2022年Q2财报电话会议上曾说,到2022年底,ET5的单月交付量要冲击万辆。结果ET5在2022年10月与11月的交付数据为1030辆与2968辆,12月销量为7594辆,也就是说ET5在整个Q4累计销量才刚刚破万,和李斌预定的单月目标差距较大。再加上新车上市前后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影响了蔚来的品牌和口碑,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,蔚来失速也在情理之中。
            小鹏的问题更为严重,全年交付完成度还不到目标值的一半。G9是小鹏汽车首款售价超过30万元的车型,如此重磅的车型因为价格配置过于复杂,上市两天就降价,重新调整定价逻辑,某种意义上也称得上是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。而G9在9月上市,2022年累计6189辆,而理想L9自从8月开始交付以来,2022年度累计交付40151辆。从重新上市到交付量严重拉胯,G9的表现可以用一场灾难来形容。由此何小鹏启动了轰轰烈烈的组织架构调整,余波直至王凤英的加盟才算告一段落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Jli7dDpccvZPd7cY.jpg 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虽然理想L9市场表现出色,但是理想汽车同样没有完成目标销量。2022年,理想一方面是高调宣传L9,甚至喊出了“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”称号,后续发生了空悬断裂等问题,另一方面则是理想ONE的突然停产,部分老车主集体维权。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受到了严重影响。
            同时,沈亚楠的离职成为理想汽车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变动,内部业务受到影响是必然的。销量未达标或已在意料之中。
            综上,曾经闭眼狂奔的蔚小理的光环正在逐步消退。
            新势力面临多方困境
            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市后,市场销量增势明显放缓,
            乘联会最新数据,截止到2023年1月27日,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30.4万台,同比去年下降1%,厂商批发量为29.9万台,同比下降18%。这组数据说明,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年不利。
            同时,比亚迪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5.13万辆,同比增长62.44%,奇瑞控股集团1月份累计销量达101379辆,同比增长16.5%,实现连续8个月单月销量破10万辆,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车1月销量28,031辆,同比增加106.11%。
            而造车新势力的交付情况则黯淡很多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yiFr15TezVIfyB17.jpg 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再加上特斯拉的降价,市场持币待购的观望情绪浓厚。
            自从2022年10月开始,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连续多轮降价。截至目前,特斯拉已经降价了五次,Model 3售价从2022年10月份的27.99万降到了22.99万,Model Y最低售价从31.69降到了25.99万,降幅超过了5万。
            这严重挤压了新势力的价格区间。因此,我们看到了新势力品牌都在跟进降价。
            但是国人向来是买涨不买跌,越是短时间内频繁价格调整和变相优惠,消费者就越谨慎,要么是催生出更多的“等等党”,要么是口碑崩裂。
            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,新势力已出现后劲不足的态势。在过去,造车新势力只需要集中力量把车造出来,总会有用户买单,总能打造出爆款,实现快速奔跑;现在的市场发生了变化,比亚迪、广汽埃安、长安、吉利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越战越勇,车型产品力也旧貌换新颜。它们不仅有着可以媲美新势力的产品,还有着新势力不具备的行业优势。
            对于消费者来说,新势力不再是唯一选择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acaw6I0SIh50N55I.jpg 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新势力面临的竞争态势发生了变化。在市场发展的初期,这个赛道没有什么人,为了抢占市场空白,新势力用尽全力抢先领跑,取得了参加比赛的资格,现在市场发展到了繁荣期,这个赛道已经汇集了更多的玩家,新势力依然一味追求发展速度,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情况,要么是销量不达标,要么产品定价出现严重失误,要么是新老产品迭代引发争议。最终反映到终端市场,结果都是交付量减缓,品牌口碑受到损害。
            笔者认为,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整体上依然会保持快速增长,如果造车新势力仍然一味主观地求急图快,那么增长部分不一定就属于新势力。
            百姓评车
            2023年,造车新势力的CEO们都在内部信里提到了组织变革。比如李斌说“组织和团队在过去一年中扩展过快,组织内部沟通效率亟需提升”;安聪慧说要“从粗放式增长转型为高质量发展”;李想时常把组织管理挂在嘴边,何小鹏率先完成组织架构调整。
            这些都已说明,不论是新势力还是自主新能源品牌都已经意识到一个问题,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,不管是有先发优势还是背靠大树,不管融多少规模的资金还是建再多的工厂,跑得一时快不是最终目的,能跑下去才是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7

帖子

2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7
发表于 2023-2-18 11:57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说明啥?说明传统车企既不傻也不慢,最初只是让所谓“新势力”去试探市场当炮灰而已!电动汽车相比燃油车,没啥技术壁垒,传统车企要转型非常快,人家有技术有渠道有市场!现在不还有人嘲笑BBA电动车不行么?人家是企业,人家是要计算投入产出的,人家是要利润的!人家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点在燃油车保持得那么好,为啥要自废武功马上转型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5

帖子

23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3
发表于 2023-2-18 12:04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信走着瞧,即便将来电动车市场行情很好,很多所谓“新势力”也挺不到那一天就被传统车企给斩下马了!亏完直接破产倒闭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20

帖子

97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97
发表于 2023-2-22 12:36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抢沙发了,还有没有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